近日,交通运输部近日答复了一位来自山东省滨州市的网民关于“建议加强货运市场价格调控”的留言。 来自山东省滨州市的卡友说: 去年疫情高速免费以后,货运司机并没有得到实际好处,高速免费期间,运价随着下调,到手利润比收高速费的时候还要低,因为疫情都难,我们也理解。可是高速恢复收费以后,运价却一掉再掉,我们跑车,除去高速费,除去油钱,剩的钱刚够家庭开支,还要还车贷,心想着2020结束以后,疫情也逐渐恢复了,2021年可能会好点,可是年后的运费让我们再次心凉了。1550公里,只给2600块钱运费,还不够油钱和高速费,这让我们怎么生存?货运平台的出现是方便了广大卡友跟货主,但是长远看的话,不利于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花几十万买辆车,跑不了几年排放标准又升级,我们确实很难,希望能出台一些解决根本的政策,来维持货运、货主的共同利益,这样刺激消费的目的才能达到,行业也会健康发展。 交通运输部回复: 我国道路货运行业是开放时间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货运行业市场总体上集约化程度低,市场运力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特别是在运输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的大背景下,运力过剩问题将进一步突出。为促进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我部将进一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取消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道路货运站(场)经营等多项行政许可,大力推进“互联网+”道路运输服务发展,切实减轻道路运输驾驶员负担,有效激发道路运输市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持续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鼓励标准化车型的推广应用。加快健全完善道路货运市场运行监测体系,科学研判市场运行状况,定期发布道路货运价格指数,积极引导市场运价预期,合理调节市场供需,推动货主、物流企业、平台企业、货车司机之间形成合理利益链条,促进道路货运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老漂观点: 其实,交通运输部第一句话就回复了目前货运车辆价格低的主要原因,即市场运力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再通俗的说法就是货运车辆太多了,货太少了,所以价格低呀。 其实,关于运价低是因为货运车辆供大于需的观点老漂之前的文章已经多次提出了,我们现在必须对症下药。我看到交通运部后半段的回复,感觉有点含糊其辞,这些所谓的应对措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就说不先解决运力供大于求这个问题,无论政府出什么样的利好货车司机的政策都基本是没用的。比如,去年高速公路好几个月不收费,我们本以为这是利好司机的,结果货主和物流公司们马上和司机说现在高速公路不收费了,你们的运费必须降低,所以大多数司机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给的这个免费政策;再比如,还是去年,有段时间油价降了很多,本以为司机的成本负担会降低很多,可是货主们又来说,现在油价这么低,你们运价必须降低,如果你们不降低,我们就找其他司机了,于是司机不得不就范,你不拉,的确还有一堆司机在哪里等着拉呢……。所以说在市场运力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司机群体在市场中是处于最弱势的,是无话语权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国家出台什么有利于司机的政策,我认为都没用,这个好处都会被物流公司和货主企业拿去了,最终政策的享受者还是他们。 还有人认为运价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货运平台导致的,老漂认为从表面上货运平台的定价机制和运营方式的确是导致运价低的原因之一,但这个并不是主因,实际上如果现在没有了货运平台,还是回到过去的信息部模式,也还会一样的出现低价竞争,其主因还是因为运力供大于求了。 所以,目前必须要搞清楚为什么车辆会供大于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时也很奇怪,明明市场因供大于求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司机涌入呢?老漂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 一是因为货运市场进入门槛太低了,前几年物流市场比较好的情况下,就有大批司机卖车进入,而这两年货运市场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多司机盲目听信一些平台和商家的鼓动卖车涌入货运市场。第二,由于现在很多车辆金融机构的存在,让买车变得非常容易,零首付,分期付款的方式让很多货车司机在商家的鼓动下懵懂的卖车入市。而进入市场的司机们发现,原来业务并不是那么好做,由于还贷的压力,于是在车货匹配平台上再低价格的业务也会有货车司机愿意去接。有司机埋怨一些同行不团结,实际上在生存压力和利益诱惑下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不会接低价运输呢? 低价如何破局? 老飘只想到三点,不一定正确,纯属个人观点,简单一提,不深入分析。 第一、加大货运市场准入门槛,车辆少了,司机的话语权必然就会提高,回头车的价格自然也会提高了,这个必须要政府来引导和调节了,提高货运司机的进入门槛。 第二、加强对货运平台的管控,可按公里数制定最低保护价格,如果货主发布的运输低于每公里保护价格的,平台就不通过其发布的信息。 第三、加强对货车司机权益的保护,减轻货运司机的各种分担,谨防一些货主和三方物流公司盘剥本应货车司机享受的权益和福利。不过这点不好控制,这需要发挥一些物流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 本文转载自〡草根汇物流 作者:漂泊生涯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特约评论员 diudou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