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下物流业的重大战略价值

发布时间 2024-07-18 11:11:39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络货运平台指南 ,作者李云卿等

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高度集成并融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现代物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1
现代物流是超大规模市场的重要支撑

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构成了超大规模市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超大规模市场具有的经济稳定优势、自立优势、对外黏合力优势、竞争力优势和活力优势,对于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物流业作为畅通经济循环的基础产业,通过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专业服务能力、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有效提高了流通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在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首先,物流业规模持续扩大,可以保障超大规模市场长周期韧性发展。物流业作为复合型服务产业,是打通供应链、协调产业链、创造价值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我国坚持构建适应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需要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和扩大新需求,有效保障了超大规模市场的平稳运行。经过长期发展,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大幅增长,截至2022年年底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物流市场;港口规模居世界第一;快递市场规模连续9年位列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流大国。

其次,物流业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可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我国物流业已从较为单一的服务领域拓展到多元化的服务领域,尤其在汽车物流、家电物流、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物流、工程物流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专业化服务能力突出、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汽车物流方面,安吉物流、一汽物流、东风物流等企业有效推动了汽车物流领域的发展。2021年我国汽车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084亿元,同比增长6.72%。在冷链物流方面,顺丰速运、新夏晖、荣庆物流等龙头企业成为冷链物流的领先企业。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为4184亿元,同比增长9.2%;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总量2.75亿吨,同比增长3.8%。此外,我国还在快速消费品、能源、食品、电子通信及高科技等众多行业,形成了一批专业化服务能力突出的物流企业。物流业通过构建完整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深度嵌入供应链,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尤其是疫情期间,物流业加强对生产流通与内外贸易的保障,成为促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关键力量。

最后,现代物流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了消费升级,进一步推动了超大规模市场的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等经济模式的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推动了物流业在信息共享、运营组织、平台交易等方面的自动化、无人化和智慧化发展,涌现出网络货运、数字仓库、无接触配送等“互联网+”高效物流新模式新业态,以及基于“互联网+”供应链平台生态圈的商业创新模式。同时,中国打造了领先全球的高密度、下沉型物流网络,以网络零售快递物流、到家外卖即时物流新模式为主要形态的消费级物流网络逐步成熟,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密度最高、时效最优的“门到门”物流网络,有效扩大了内需潜力。

 2
现代物流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强保障

现代物流通过有效构筑各类商品在区域间、城乡间的流通渠道,推动区域间、城乡间生产生活物资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现代物流有利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条件。我国充分发挥物流骨干通道的支撑作用,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作为国家物流网络主骨架的跨区域物流大通道与国家物流枢纽,健全“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异,促进共同富裕。目前“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交通扶贫百项骨干通道基本建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71118”国家高速公路主线、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快建设。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迅速拓展,铁海联运班列开行规模大幅增长,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快捷出海通道,带动西部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格局。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共布局建设了95个国家物流枢纽,覆盖全国30个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构建起“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框架。其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建设物流枢纽共计64个,占全部建设数量的三分之二。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9万公里,占全国比重近60%,交通可达性与东部差距明显缩小。西部地区在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规模超过东中部地区总和,部分省份已实现县县通高速。航空运输服务已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位、88%的人口。

现代物流推动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打好坚实基础。农村物流健康发展是支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推进农村物流发展能够有效构筑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在城乡间的流通渠道,推动城乡生产生活物资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从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加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力度,推动更多资源要素配置到农村物流体系,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持续提升。农村电商与物流配送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累计支持1489个县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过2600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点15.3万个。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453万公里,等级公路比例达96%,全国95%的建制村实现了快递服务覆盖。2022年,我国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达1.99万亿元,同比增长4.9%。

 3
现代物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先行实践者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始终推动着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现代物流业始终坚持科技变革创新,实现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有效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物流业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自觉履行行业社会责任,构筑了精神文明新高地。

物流业是前沿科技研发与应用的先行者和转化器,是物质文明的前沿实践者。现代物流是我国先进技术应用最多和最快的领域之一。尤其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我国物流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世界物流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我国高铁网、港口网等部分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已经领先世界,5G通信、三代识别技术、智能物联、北斗导航、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计算、无人驾驶技术、智慧港口、数字仓库、物流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在现代物流领域的深度应用非常突出。我国突破了承载系统、走行系统、智能化装卸设备、快速装卸等多项轨道交通货运快速化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全球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货运动车组。我国已建成10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有8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建,已建和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核心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智慧港口的运营模式正不断向世界提供着“中国方案”。

我国物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疫情大考之下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构筑了新时代精神文明的新高地。疫情期间,广大物流企业坚守奋战在抗疫一线,积极参与抗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仓储、运输、分拨、配送,有效筑起了应急保供的“生命线”。疫情之初,菜鸟网络联合中通、申通、韵达、圆通、百世、德邦等中国主要快递物流企业,以及多家海外物流企业,开通国内及全球绿色通道,免费从海内外各地为武汉地区运输社会捐赠的救援物资;货拉拉组建“武汉爱心司机支援队”,在武汉开通了抗疫物资公益运输“绿色通道”,并利用平台优势参与公益运输,通过共享模式整合社会运力资源,完成海量运力储备,实现多种车型的即时智能调度。2022年,京东物流累计为上海运送包括米面粮油、药品、母婴用品等在内的物资超过15万吨,从全国各地增派5000多名快递员、分拣员,建成1620个无接触社区保供站。同时,港口企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组织,全力做到港口生产安全有序、高效畅通,努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航空运输企业积极响应“客改货”政策,不断提升航空运输效率及保障能力,为防疫物资运输开辟应急通道,支持我国外贸发展。此外,物流企业正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积极推动绿色物流和应急物流发展,参与应急救灾以及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公平就业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4
现代物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领域

现代物流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体产业之一。在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引导下,我国物流业积极向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化物流转变,已成为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环节和领域。

我国物流业多措并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一是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组织结构,深入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等低碳模式转型。我国铁路货运量占社会货运总量的比重由2017年的7.8%提高至2021年的9.2%,水路货运量占社会货运总量的比重由2017年的14.1%提高至2021年的15.8%,“十三五”时期,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超过20%;2022年我国铁路货运量占社会货运总量的比重达到9.8%,水路货运量占社会货运总量的比重达到16.9%,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6%。二是积极提升清洁能源占比,推动行业能源结构从化石燃料主导向清洁能源主导转型。与2015年相比,我国营运货车、营运船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8.4%和7.1%,港口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0.2%。三是不断提高清洁能源设施、设备使用率,积极推动新能源、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等货运车辆在现代物流特别是城市配送领域的应用。中国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不断增加,2022年新能源物流车销量23.58万辆,同比增长90.7%。

物流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运作模式。2018年苏宁易购物流启动“青城计划”,以城市为单元推进整体化全链路绿色供应链建设,加速仓储、包装、运输、运营等各环节碳中和。安得智联实现多环节带板运输和循环回收利用标准化托盘,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托盘浪费。满帮集团通过数字化的互联网货运平台,大幅降低公路货运的空驶、空置、空载“三空”情况,助力公路干线货运提效降碳。2019年,中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投入使用。园区实现了仓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应用,自主中和部分温室气体。2022年3月,菜鸟网络推出中国物流行业第一个绿色互动社区——菜鸟绿色家园,消费者进入菜鸟绿色家园可参与、体验绿色物流行为,并积累个人减碳账单。

随着物流业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由2010年的1.88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06万亿元,能源消费量也由2.61亿吨标准煤增加到4.13亿吨标准煤,但是单位增加值的能源消费量则由1.39万吨/亿元下降到1.02万吨/亿元,物流业节能减排效果初现。作为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物流业将进一步加快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生态,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更大贡献。

 5
现代物流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我国坚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物流业加快国际物流网络建设,积极为海外援建项目提供物资运输保障,对推动国际经贸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物流业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互通互联,拉近了沿线国家的时空距离,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与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与沿线国家在港口、铁路、公路方面开展大力合作,迅速打通国际货运通道,对带动各国经济发展、促进全球贸易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成功推进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科伦坡港和吉布提港等大型海外港口建设项目,布局南亚、非洲、欧洲及南美洲等地区。截至2020年年底,共投资参资26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港口,有效推动了各国港口经济的发展。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越南、老挝等国家深化铁路合作,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运输货品已达5万余种。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6.5万列,运输货物超600万标准箱,货值3000亿美元。物流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不仅拉近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时空距离,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我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联系。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9.4%;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410.5亿元,同比增长7.7%,推动了沿线国家对外经贸合作持续增长。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框架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如能全部实施,到2030年,每年有望为全球带来1.6万亿美元的收益,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

其次,大型物流企业积极为援建海外的大型工程提供物资运输保障,助力我国的对外援助。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加大了对外援助力度,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2022年已对约163个国家投资超过8430亿美元。中央企业发挥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海外援建项目提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为新中国援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例如,中远海运为从国内运往汤加的援建物资提供全程物流运输服务,为巴基斯坦塔尔煤田一区块煤电一体化项目提供物流运输服务,为柬埔寨西港2×350MW燃煤电站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我国物流业积极打通国际物流通道,助力相关国家抗击疫情和经济复苏。中国政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密协调防疫机制、共享防疫信息,为多国提供医疗物资、技术设备,派出多批医疗队伍支援防疫工作,帮助这些国家应对疫情挑战。2020年以来,中非物流通道助力非洲国家抗击疫情,促进了非洲经济复苏。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向非洲53个国家和非盟提供了120批次的紧急抗疫物资援助,实现了对非洲抗疫援助的全覆盖。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全球抗疫中开展的务实合作中,中欧班列的作用十分突出,其中运送的紧急医疗物资到2020年11月底就已超过800万件。此外,我国还通过与相关国家共建“空中丝绸之路”,为世界各国运送援助医疗物资近2000吨,包括大量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盒等。

以上内容来源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23

END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货运平台指南。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0418365,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